近期,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美育活动,服装与服饰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专业分别邀请业内名师来学院举办讲座。

3月7日,学院邀请到丽水市首批“石榴红”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负责人、丽水市首届乡村工匠、文鑫畲艺工作室创始人蓝文鑫,以《田野视角下的畲族传统服饰》为题作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艺术学院服装系教师闫晶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臧勇教授、服装专业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臧勇为蓝文鑫颁发了艺术学院畲族手工技艺实践创业导师聘书。
讲座上,蓝文鑫展示了所收藏的大量近代传统服饰实物,结合田野考察和文献考据经验,梳理了华东地区典型的畲族服饰形制类型和艺术特征,在对比其外观异同点的基础上对各类型服饰特征的成因作了深入显出的文化背景分析。讲座现场还邀请了三位学生志愿者上台,分别穿戴丽水莲都式、云和式和景宁式畲族头饰,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感悟民族服饰的身份认知功能。现场气氛活跃,互动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月27日,一场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新模式”的学术讲座在学五305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长三角虚拟现实联盟秘书长吴慧剑主讲,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吴慧剑首先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强调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随后,他深入剖析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指出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吴老师还分享了多个成功的案例,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活化传统文化、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升文化体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还能为现代社会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文化底蕴。
此次讲座圆满落幕,但关于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话题却让人深思。让我们携手共进,探索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更多可能,共同书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艺术设计学院 陈超)